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

貨幣戰爭-3

從金本位制到法定貨幣
在金本位體制下,銀行家堅決反對通貨膨脹,因為這樣相對的造成貨幣貶值會直接傷害到銀行家的利息實際收入。然而法定貨幣(Fiat Money)徹底擺脫了黃金與白銀對於貸款總量的剛性制約,也就是說銀行家可以無限制的增加貨幣供應來獲得利益,而且比起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來的大。
由於增發紙幣造成的通膨(Currency Inflation)的概念,在現代完全被價格上漲的通膨(Price Inflation)理論所淹沒。凱恩斯就通貨膨脹的評價一針見血:「用這個辦法,政府可以秘密地和難以察覺的沒收人民的財富。壹百萬人中也很難有一個人 能夠發現這種偷竊行為。」。
因為通貨膨脹會產生兩大後果,貨幣購買力下降與財富重新分配。
錢印多了東西自然會漲價,凡是經歷過1944年蔣介石轉進台灣前在上海發行金圓卷的人都明白這道理。然而通膨造成的財富重新分配卻不是那麼直觀。簡單的比喻,就像是印假鈔票。
最先拿假鈔的人到五星級餐廳大吃大喝,此時物價水平還沒上漲。餐廳老闆娘收假鈔後去精品店買衣服鞋子包包,物價還不太有波動。但是只要越來越多假鈔流進市場,市場將慢慢發覺,物價就漸漸上漲。
所以離假鈔製造機越近的人越佔便宜,如房地產業距離銀行比較近;而離假鈔越遠的人越倒楣,如靠養老金生活的榮民或老老實實儲蓄的人。
超級通貨膨脹從來都是超級財富收割機。
通貨膨脹最嚴重的道德崩潰發生在1923年的德國(可參考一個投機者的告白),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被成千上萬倍的放大,任何一個手上有一些美元或英鎊的人都可以在德國生活的像國王,外國人蜂湧至德國以便宜的難以置信的低價搶購德國人的家庭財富、不動產、珠寶與藝術品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