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

貨幣戰爭 vs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

一個投機者的告白

投資者只要在某處聞到火藥味,就不會投資股票。這時候每個人都會希望自己的保險箱裡面有黃金這類的有形資產。當戰爭發生時,股票不再有用,因為股票在收容 難民的國家裡賣不掉,而且該國也會有外匯管制,所以帶過去的的貨幣也沒有用。只有國際通用的貨幣或某個未捲入戰爭的國家的貨幣,或是黃金才會有用。
幾十年來,以黃金為基礎的貨幣制度,也就是金本位制,阻礙了充分的貨幣供給
金本位制是種在經濟體制中平衡供需的貨幣機制,每種貨幣都需要用黃金定價。而每個中央銀行就有義務對流通的貨幣保有多少的黃金儲備。
如果有一個國家在貿易結算或是國際收支出現赤字,導致貨幣在國外供給量過大,該國中央銀行就有義務用黃金把過量的貨幣購回。而為了平衡赤字又不減少該國的黃金儲備,中央銀行必須提高利率、減少開支、縮減貸款以及提高稅收,增加資金流入。
總而言之,這極端的貨幣緊縮政策會造成嚴重的後果,掏空消費者與企業家口袋裡的錢,減少消費需求。然後失業率就會居高不下,這都是為了保有黃金儲備(金本位制)。反之如果情形相反,該國貿易出現盈餘,貨幣需求增加,黃金儲備上升,利率與稅收降低,貨幣流入市場,就業率增加,經濟成長。這才是讓國家財政正常 運轉的金本位制。事實上,金本位制從來沒有發生作用,因為沒有哪個政府願意按照該體制要求,推行極端的貨幣緊縮,因為這樣的負面效果將會導致該政府垮台。
1932年,德國推行極端貨幣緊縮政策,學者讚嘆說,雖然出現嚴重經濟危機,黃金儲備依然增加了。一年後希特勒奪取了政權。
支持金本位制的人相信,某種貨幣的品質決定於其守護者(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),然而這完全是胡說八道。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家財政管理制度,才是構成貨幣強勢或劣勢的主因;就像健康的身體不會因為一次感冒就倒下,而有病的人不會因為醫生一次治療,就馬上恢復健康。
曼海姆(Fritz Mannheimer)與卡斯提裘尼(Camillo Castiglioni)在1918年戰爭結束後,利用徹底貶值的德國馬克發了財。卡斯提裘尼在奧地利以貸款方式購買有形資產,不管價格,不管行業,然後用一文不值的鈔票來償還這筆債務。
在通貨膨脹時,人們的投資標的就會變成有形資產:名畫、舊家具、瓷器、鑽石黃金。只有自己經營的有形資產才適合投資。因為投資者通常都是在高點買進,從來都是沒有那麼幸運。

沒有留言: